在中國的雜技史上,王寶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。他來自雜技之鄉(xiāng)河北吳橋,從小在父親的嚴苛訓練下掌握家傳絕技“三仙歸洞”,并將“縮骨功”練至爐火純青。
憑借著天賦與刻苦,他從北京天橋的小攤藝人一路登上國際舞臺,贏得無數(shù)掌聲與贊譽。坊間甚至傳聞,他用三個小球表演技藝“賺”走了李嘉誠的四億資金。傳聞真假雖無從考證,但王寶合的名字卻早已成為雜技技藝的代名詞。
隨著時代變遷,這位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正面臨技藝傳承的難題:像“縮骨功”這樣極限的技藝,是不是會在現(xiàn)代社會中失傳?雜技的未來,又該如何延續(xù)與創(chuàng)新?
雜技血脈的傳承
王寶合出生于河北滄州吳橋縣,一個祖祖輩輩都與雜技結(jié)緣的家庭。他的祖父王玉森是當時被譽為“江湖八大怪”之一,技藝高超,傳說中可以在一口井中表演倒立攀爬。
父親王老三則是北京天橋著名的賣藝人,以靈活的指尖功夫和雜耍絕技名震一時。家族的榮耀和期待,讓王寶合從出生起就被貼上了“雜技傳人”的標簽。
在這樣的家庭中,沒人問你“要不要學”雜技——學,是唯一的選擇?!巴鯇毢?,從六歲起你就要練功,沒商量!”父親的聲音洪亮得像鼓槌落地。
王寶合的小臉皺成了一團:“能不能晚幾年?六歲還小著呢!”父親只是笑著搖搖頭:“雜技這玩意兒,筋骨軟才能成才,再等幾年就晚了?!?/p>
天蒙蒙亮,小小的王寶合已經(jīng)被父親拉到院子里開練。他一邊揉著惺忪的睡眼,一邊無奈地鉆進了父親特制的木框里——這是專為“縮骨功”設(shè)計的工具,大小與他的身形完全不符,目的就是要強迫他擠壓自己的關(guān)節(jié)和骨骼。每天這樣在木框里一待,就是幾個小時。
“爹,我快沒氣了!”他嚷嚷著,試圖從木框里探出頭。父親只是冷靜地看著他,遞上一杯水:“再堅持十分鐘!想學縮骨功,就得先受得了這罪?!?/p>
事實證明,這樣的訓練并非徒勞。幾年后,王寶合在雜技表演中展示“三仙歸洞”時,靈活如蛇的身形讓觀眾目瞪口呆,這背后正是那些年被木框“壓制”的成果。
從“三仙歸洞”到“縮骨功”
“三仙歸洞”是家族的傳世絕技,表演者需要將自己蜷縮成一個不可思議的姿態(tài),然后輕松鉆過特制的木環(huán)。
這看似簡單的動作,實際上考驗著身體的柔韌性和控制力。王寶合并不滿足于單一的技藝。他開始琢磨更具挑戰(zhàn)性的“縮骨功”,一種需要將關(guān)節(jié)靈活到超乎常人理解的技藝。
“如果關(guān)節(jié)能活動到極致,我是不是能突破人體極限?”有一次,他對父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。父親默默點了點頭,卻在心里打了個問號:這小子能行嗎?事實證明,王寶合不僅行,而且行得出奇。
他的“縮骨功”最終成為他個人的招牌技藝,為日后贏得廣泛的國內(nèi)外聲譽埋下伏筆。
雜技新星的崛起
北京天橋,一塊獨特的藝術(shù)舞臺。這里既是雜技人的競技場,也是他們謀生的“窗口”。
在天橋的熙熙攘攘中,年僅16歲的王寶合已經(jīng)開始嶄露頭角。他和父親搭檔表演的“三仙歸洞”,在眾多江湖藝人中迅速脫穎而出。
1999年,河北省文化廳為推廣吳橋雜技,將王寶合推薦到了香港九龍藝術(shù)中心。那次演出,被譽為“奇跡降臨”的雜技秀,王寶合的“三仙歸洞”和“縮骨功”成了壓軸項目。
“嘩——”觀眾席上,掌聲雷動。當王寶合用一個不可思議的姿勢穿過一個不足20厘米的鐵環(huán)時,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動作上。
一位坐在VIP席的觀眾——正是李嘉誠,禁不住起立鼓掌。他后來在接受采訪時提到:“王寶合的表演是藝術(shù)與人體極限的結(jié)合,堪稱一絕?!?/p>
用三個球賺走李嘉誠的四億
關(guān)于王寶合與李嘉誠的互動,坊間流傳著一個傳聞:在一次私人宴會上,王寶合用三個小球表演了一套精準的雜技戲法,震撼了在場的富豪們,李嘉誠因此感慨地出資四億元支持雜技文化。
王寶合本人卻對此一笑置之:“別聽外頭瞎說!我是真見過李先生,但四億的事,是謠傳!”
盡管傳聞不實,但王寶合的技藝的確在香港引發(fā)了轟動。當時的《大公報》稱其為“鬼手”,香港多家電視臺爭相報道他的表演。
“這種功夫,我以為只有武俠片里才會有!”一位觀眾在節(jié)目后采訪中激動地說。王寶合卻顯得十分平靜:“這些都是扎扎實實練出來的,沒有捷徑,只有苦功?!?/p>
在接下來的幾年里,王寶合頻繁登上國際舞臺,從東南亞到歐洲,再到北美,他的表演無一例外地贏得了滿堂喝彩。
“三仙歸洞”不愁傳承,“縮骨功”后繼乏人
在吳橋這個雜技世家云集的地方,靠著“三仙歸洞”,王寶合家族得以在雜技界穩(wěn)住地位。
幸運的是,王寶合的兒子王立剛從小就顯露出極高的天賦,15歲時便開始跟隨父親登臺演出,逐漸成為家族技藝的接班人。
“這孩子比我當年聰明多了!”王寶合不止一次在采訪中提到兒子,但話鋒一轉(zhuǎn),他又帶著一絲擔憂,“不過,縮骨功他學不了,太難了?!?/p>
縮骨功不是簡單的柔韌性訓練,它要求身體關(guān)節(jié)和韌帶在極限中達到非人的柔軟和控制力,同時還得能忍受反復折疊身體帶來的疼痛。這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。
王寶合曾嘗試指導兒子練縮骨功,但看到兒子練習時額頭上滲出的汗珠和略顯痛苦的表情,他不得不放棄。
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觀念的變化,很多傳統(tǒng)技藝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。年輕人更愿意追求穩(wěn)定的工作和舒適的生活,而不是選擇日復一日艱苦的練習。
“縮骨功可能真的要失傳了?!闭f到這里,王寶合的聲音里透出無奈,但更多的是一種對未來的隱憂。
王寶合深知,雜技的傳承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情,更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責任。因此,他不僅培養(yǎng)自己的兒子,還在吳橋開辦了一家雜技學校,為更多的孩子提供學習雜技的機會。
“學雜技苦嗎?苦!”他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,“但它能教會你堅韌,也能給你帶來成就感和榮譽感。我們的民族文化不能丟,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堅持和創(chuàng)新?!痹谒呐ο拢絹碓蕉嗟哪贻p人開始重新認識雜技,并愿意投身其中。
他也意識到,傳統(tǒng)技藝與現(xiàn)代文化之間的平衡非常微妙?!拔覀儾荒芤晃兜赜鲜袌?,也不能固守傳統(tǒng)。找到一個平衡點,才能讓雜技既有傳承又有未來?!?/p>
社會貢獻與非遺保護的先驅(qū)
2006年,王寶合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,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,更是對雜技這項傳統(tǒng)技藝的認可。
成為非遺傳承人后,他更加積極地參與各種公益活動,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廣雜技文化。
有一次,一位記者問他:“您覺得雜技的未來是什么樣的?”王寶合沉吟片刻后說:“我希望它能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,像熊貓、長城一樣,讓全世界都能感受到它的魅力?!?/p>
除了推廣雜技文化,王寶合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家鄉(xiāng)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。他多次參與招商引資活動,為吳橋引進現(xiàn)代化的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園區(qū),讓這座小城不僅有雜技,還有更加多元化的文化項目。
“雜技是根,但我們還需要枝葉和果實,讓吳橋真正成為文化的中心?!彼f。
盡管已經(jīng)年過七旬,王寶合依然精神矍鑠。他的生活很簡單,每天清晨,他會到家附近的廣場做一些基本的柔韌性練習,以保持身體的靈活性。偶爾,他會到學校看看那些正在練功的孩子,給他們提一些建議。
晚年的他還有一個夢想,那就是編寫一本關(guān)于雜技技藝的書。他希望通過文字,把那些逐漸失傳的技藝記錄下來,讓它們成為后人研究和學習的寶貴資料。“技藝可能會消失,但它的精神不能丟?!彼f。
作為一名雜技藝人,王寶合不僅是技藝的承載者,更是文化的傳播者。在他的人生中,苦練、創(chuàng)新、傳承,這三件事貫穿始終。
雖然“縮骨功”可能面臨失傳,但他的努力讓更多人看到了雜技的魅力,也為傳統(tǒng)文化的復興鋪平了道路。
正如他自己所說:“我不是傳奇,我只是一個普通的雜技人。但如果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愛上雜技,愛上傳統(tǒng)文化,那就值了。”
2025年7月23日 足協(xié)杯1/4決賽 青島海牛vs成都蓉城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4 23:52:012025年7月23日 足協(xié)杯1/4決賽 上海申花vs河南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4 23:40:582025年7月23日 中女超第12輪 武漢車谷江大女足vs江蘇無錫女足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4 23:36:432025年7月22日 足協(xié)杯1/4決賽 云南玉昆vs廣東廣州豹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3 23:52:562025年7月22日 足協(xié)杯1/4決賽 青島西海岸vs北京國安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3 23:41:072025年7月20日 中甲第17輪 南京城市vs廣西平果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1 23:41:532025年7月20日 中甲第17輪 定南贛聯(lián)vs陜西聯(lián)合 錄像回放全場
2025-07-21 23:39:492025年07月21日 NBA夏季聯(lián)賽 老鷹vs凱爾特人 錄像免費全場回放
2025-07-21 15:29:30